 V8Q牛山孙氏网
 V8Q牛山孙氏网
V8Q牛山孙氏网
11月6日上午,枣庄市纪委副书记曹力,在正县级检查员闫维琳、宣教部部长张奇、副部长王晓勇的陪同下。冒雨到牛山孙氏宗祠参观和调研。牛山孙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孙中科、世孙联副会长孙茂林、牛山孙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启胜、顾问孙晋一、孙晋华,宗祠管理办公室孙晋福、孙中福,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孙骥、常务理事孙奔等在宗祠门前迎接市纪委领导。
牛山孙氏宗祠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山东省九部委公布的“乡村记忆工程”历史文化遗产之一。曹力书记来到乾隆圣旨碑前,向在场的孙氏族人详细了解圣旨碑的来历。孙氏宗祠内共有两座圣旨碑,都是乾隆三十六年六月所立,其中之一是乾隆皇帝授孙振魁为武德佐旗的御碑,另一个是乾隆驰封孙振魁父亲为州同知,母亲为安人的御碑,碑文为衍圣公孔昭焕书写。曹力书记告诉在场的孙氏族人,这是珍贵的历史文物,一定要保护好。
市纪委领导在巷堂门立有《族训》匾牌前,停留了较长时间,看了《族训》中的立志、做人、持家、处事、忠孝、育人等内容后,给予了充分肯定,他说:牛山孙氏家规家训内容非常实在、具体,用家规家训对族人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,是家族面临的重要课题。牛山孙氏从古至今坚持家训教育,这对提高族人素质很有意义。
走进巷堂,正中悬挂着“恪遵世德”的匾额,是乾隆三十六年峄县县令张玉树所赠。张玉树是甘肃武功县人,甲科进士,是清代著名廉吏。市纪委领导认为清代廉吏张玉树能赠孙氏宗祠匾额,表明他对孙氏家族重视认可赞赏。
进入宗祠后院,曹力书记一行先后参观了文史堂和英烈堂。在文史堂,看到了牛山孙氏历史名人录,其中有明远将军孙献珍、明威将军孙守忠。还有抗战时期运河支队支队长孙伯龙的墓碑文。孙中科告诉曹力书记:孙伯龙原名孙景云,是周营镇中李庄人,黄埔六期学员,他不仅是运河支队第一任支队长,而且还担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,1942年1月2日在与日军战斗中牺牲,时年39岁。罗荣桓将军评价他是“团结抗战的楷模”。今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,他的儿子孙继龙代表抗战老兵后代参加了阅兵。曹力书记说:牛山孙氏家族家训中要求族人立报国荣族之志,孙伯龙是杰出代表,我们要永远怀念他,让他的爱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。
在英烈堂,曹力书记一行观看了抗战英烈名录,这里公布了枣庄市民政局提供的牛山孙氏抗战英烈名单129名,其中承字辈7人,茂字辈34人,景字辈55人,晋字辈33人。这些烈士大部分是运河支队的,牺牲时年龄最大的43岁,最小的仅21岁。1980年5月,枣庄市政府修建了运河支队烈士纪念碑亭“怀烈亭”,是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所题。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联:“青山到处埋忠骨,后辈奋起振中华”。曹力书记看了这些烈士名录,感慨地说:“这些孙姓烈士为抗日救国,挽救民族危亡而壮烈牺牲,这是牛山孙的骄傲,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、实现中国梦而奋斗。”
站在宗祠院内,市纪委领导十分欣赏这座古建筑及放射出的灿烂文化,透过四棵500余年树龄的银杏古树也可看到牛山孙氏悠久的历史,希望牛山孙氏文化研究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管理好这些重点文物,挖掘好孙氏历史文化,发挥好家规家训的教育作用,把牛山孙氏宗祠建设成爱国、爱家、爱族的教育基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