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宗祠介绍

牛山孙氏宗祠介绍

时间:2009-06-27 04:44:26  来源:牛山孙氏历史文化研究会  作者:牛山孙氏历史文化研究会

    牛山氏宗祠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。宗祠坐北朝南,三进两院,计有门楼、享堂、大殿、英烈堂、文史堂,均为砖木结构,古朴典雅,古色古香,庄重肃穆、楹柱间距、高低尺寸皆遵清代章制。cDr牛山孙氏网

宗祠门前向南十米处立有影壁墙,墙为古铜色。影壁墙北有上马石、旗座遗存。影壁南为宗祠广场。广场南端为宗祠池塘。宗祠大门为三间门楼,门额书题“氏宗祠”,门两侧楹联上联:“春祀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”;下联:“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”。横联为“木本水源”。大门两侧有一对石狮拱卫。大门东侧有一口明代古井,水质甘甜,清澈透底。cDr牛山孙氏网

    走进宗祠大门即为前院,正中为享堂,飞檐斗拱,享堂正中悬匾额楷书“恪遵世德”,为乾隆四十三年甲科进士峄县县令张玉树题赠。享堂楹联题曰:“周宗盟异姓为后,我先君新邑于兹。”说明牛山氏为商周时期周宗室后裔,始祖泗迁来此地。宗祠前院东西两侧各置廊。东面碑廊由北向南第一座碑为牛山氏始祖碑。上题额:“源远流长。”碑联为:“始徙自曲沃历数百年族光代显;爰居据古鄫潘裔累兴本固枝荣。”由始祖碑向南依次为二、三、四、五世祖及五世一至六支祖碑。前院西侧碑廊由北向南依次是五世七支及各分支祖碑。靠碑廊南端为道光二十三年的“建修祠堂记”碑,此碑记载了扩建宗祠的过程。cDr牛山孙氏网

氏宗祠前院东侧,有一座乾隆亲赐御碑。这座圣旨碑为乾隆三十六年所立。带有双龙戏珠的“圣旨”碑额,碑的周身布满了龙的图案。圣旨碑的内容为乾隆赐封振魁的父母为儒林郎、安人。这座圣旨碑的碑文由孔子第七十一代嫡衍圣公孔昭焕书写,且有乾隆皇帝的玉玺在碑的左上方,可见牛山氏当时的影响非同一般。cDr牛山孙氏网

穿过享堂进入宗祠后院,正面为大殿,门匾额为“德垂奕禩”四 个楷书大字,意为高尚的品德流传光大。楹联上联为“彝训昭七支教南北族以孝悌慈两地箕裘百代;”下联为“明裎合九世序东西阶三爵贤齿一堂俎豆焕千秋。”大殿正中神龛供奉氏始祖、姜老太君及一至五世列祖列宗神位,两侧依次排列各支祖神位。龛上方高悬“先祖是皇”匾额,楹联上联为“由永乐迄今五百年故宅犹存,当仰恩显祖显考所垂矩矱”;下联为“自平阳迁峄十七世新祠始建,愿此后群昭群穆勿替蒸尝”。cDr牛山孙氏网

    氏宗祠内共有四株枝繁叶茂的银杏树,均为国家二级古树,为明弘治元年(1488年)建设祭祀草堂时所植,树龄距今已有500余年。宗祠后院两侧建有东、西配房,东配房为“英烈堂”,记载着为国牺牲的氏族人的生平事迹。西配房为“文史堂”,记载着牛山氏历史渊源及相关史料。cDr牛山孙氏网

    牛山氏宗祠是鲁南乃至苏北唯一保存比较完整、规模较大的古代建筑,它的建筑风格、形式、规模均遵从封建宗法章制,是研究宗法文化和宗祠建筑艺术极其宝贵的实物遗存。历经几百年沧桑洗礼,氏宗祠却能保存至今,实属不易。新中国成立后,氏宗祠曾被当作粮所、学校。文革中牛山村姓族人极力保护,使其免遭损坏。改革开放三十年,氏族人多次集资对宗祠进行维修,使之保存完好。二OO六年十二月,氏宗祠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,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。二OO七年六月十日,薛城区人民政府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,市、区、镇领导出席并揭牌。鲁南、苏北地区氏宗亲数千人参加了这一庆典活动。二OO七年九月二十六日,枣庄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陈伟在薛城区委书记秦元祥、区长岳德川的陪同下视察了氏宗祠,对该祠的建设和保护提出了宝贵意见。枣庄市人大副主任景瑞曾多次为宗祠捐款并题写匾额。二OO八年秋,市政协副主席李华中视察氏宗祠,并为宗祠题词:“家和万事兴”。二OO九年春,氏宗祠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氏族人清明祭祖的到来。cDr牛山孙氏网


来顶一下
近回首页
返回首页
 

上一篇:返回列表  下一篇:牛山孙氏祖林牌坊志

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观点,违反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,一切后果自负,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
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 匿名发表   更多评论